珍惜盘中餐,践行光盘行
——在世界粮食日里的思考与行动
尊敬的老师们,亲爱的同学们:
大家早上好!
今天,迎着清晨的阳光,我们再次集合在庄严的国旗下。你们佩戴着鲜艳的红领巾,穿着整洁的校服,很阳光、很漂亮!看到你们每天在学校快乐学习、开心生活,老师们很高兴,问大家一个问题:有谁知道本周四(10月16日是什么节日?)
本周,我们将迎来一个意义非凡的日子——10月16日“世界粮食日”。这是一个全球性的纪念日,它不是为了庆祝丰收,而是为了提醒我们,在这个地球上,仍有数以亿计的人饱受饥饿的折磨;它呼唤我们,要正视粮食问题,珍视我们手中的每一粒粮食。
所以,今天我想和大家说的,就是关于我们每天都在接触,却可能未曾深思的——粮食。
一、一粒米,千滴汗: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
同学们,我们碗中晶莹的米饭,桌上香喷喷的馒头,它们并非凭空而来。它们的故事,始于春天里农民伯伯弯下的腰身,始于夏日他们古铜色皮肤上滚落的汗珠。
大家或许在课本上学过“锄禾日当午,汗滴禾下土”,但我想为大家描绘几幅更具体的画面:
是春寒料峭时,赤脚踩在冰冷水田里的插秧人,他们的脊背,构成了大地最早的曲线。
是炎炎夏日里,背着沉重药桶在田间除草的守望者,汗水与药水混在一起,湿透了衣衫。
是秋风乍起时,操作着轰鸣的收割机,在尘土飞扬中忙碌到深夜的身影。
从一颗种子到一碗米饭,需要经历至少120天。这120天里,需要风调雨顺,需要精心呵护,更需要无数劳动者付出艰辛的体力劳动。每一粒粮食,都凝聚着阳光、雨露、土壤的滋养,更凝聚着劳动者的心血与智慧。它不仅仅是一种食物,它是生命的能量,是自然的馈赠,是汗水的结晶。
二、饥饿,并非远方的故事
当我们觉得食物触手可及时,可能很难想象,饥饿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。根据联合国最新的报告,全球范围内,仍有数亿人面临严重的粮食不安全,这意味着他们不知道下一餐在哪里。尤其是在一些遭受战乱、气候灾害的地区,很多和我们同龄的孩子,他们的愿望不是最新的玩具或游戏,而仅仅是一顿能够吃饱的饭。
在我们国家,尽管我们已经实现了粮食产量的“连丰收”,用占世界不到9%的耕地,养活了世界近20%的人口,这是一个伟大的奇迹。但是,人多地少的国情没有变,资源环境的压力没有变。我们没有任何理由,也没有任何资格去浪费。
同学们,浪费粮食,不仅仅是你倒掉了吃剩的饭菜那么简单。它浪费的是宝贵的水资源、土地资源和能源,是对他人劳动成果的不尊重,也是对地球未来的不负责任。
三、节约光荣,浪费可耻:让“光盘”成为我们骄傲的勋章
面对这样的现实,我们应该怎么做?答案很简单,就是践行“光盘行动”,让节约粮食成为一种习惯,一种引以为荣的时尚。
“光盘”,顾名思义,就是让你的餐盘像镜子一样干净,吃光所有饭菜。这不仅仅是一个口号,更是一份承诺,一种行动。
在此,我向大家提出几点具体的倡议:
一、 做“智慧”的用餐者。 午餐时,根据自己的食量,吃多少,打多少。如果不够,我们可以随时添加。实在吃不完的饭菜一定要倒在班级的空桶里,统一送到食堂那边。
二、做“美食”的品味家。 用心去感受食物的本真味道,不偏食、不挑食。每一种食物都是大自然的精华,都值得我们尊重和享用。
三,做“家庭”的监督员。 不仅在学校,回到家里,也要积极向家人宣传节约理念。外出就餐时,如果吃不完,要主动、大方地打包,“兜着走”不是小气,而是文明和美德的体现。
四,做“粮食”的宣传者。 用你们手中的画笔,画出农民伯伯的辛劳;用你们美妙的歌喉,唱出节约粮食的赞歌;用你们的作文,写出对粮食的敬畏。让更多的人加入到我们的“光盘家族”中来。
同学们,也许你的一次“光盘”微不足道,但当我们全校几百名师生一起行动,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,所节约下来的粮食将是一个惊人的数字,所汇聚的正能量将足以影响整个社会风尚。
老师们,同学们,国旗在上,它见证着我们的民族从贫弱走向富强,也提醒着我们居安思危、勤俭节约的传统不能丢。一粥一饭,当思来之不易;半丝半缕,恒念物力维艰。
让我们从今天做起,从此刻做起,从每一次用餐做起。让我们用“光盘”行动,向辛勤的劳动者致敬,向伟大的祖国母亲献礼。让我们把“节约光荣,浪费可耻”的信念,内化于心,外化于行。
愿我们向阳小学的每一位学子,都能成为珍惜粮食、尊重劳动的好少年,让“光盘”的星星之火,在校园里形成最灿烂的燎原之势!
我的讲话完了,谢谢大家!
李永俊
2025.10.1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