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征精神值得我们学习
亲爱的老师、亲爱的同学们:
大家早上好!
七律·长征
红军不怕远征难,万水千山只等闲。
五岭逶迤腾细浪,乌蒙⑻磅礴走泥丸。
金沙水拍云崖暖,大渡桥横铁索寒。
更喜岷山千里雪,三军过后尽开颜。
同学们:中央电视台的《开学第一课》看了吗?(看了)
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?
(段博文:)这是1935年10月,新中国缔造者之一,开国领袖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,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,他满怀战斗豪情地写下了这首诗。
今天李老师讲话的主题是《长征精神值得我们学习》,同学们知道什么长征?为什么长征?
长征是共产党领导红军的一种战略撤退和转移。是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,被迫实行的战略大转移,1934年10月10日晚6点12分,红军主力五个军团分别自瑞金地区出发,1936年10月,红军第一、二、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,历时2年的长征结束。行程为二万五千里,因此长征又常被称作二万五千里长征。国民党称此为“流窜”。
同学们,请你们再做一道数学题?(1936年到今年2016年是多少年?)
80年前,长征途中既要防备国民党军队各种各样的袭击,又要面对恶劣自然环境变化的考验,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,它跨越中国14个省份,翻越20座大山,其中5座位于世界屋脊之上,终年积雪,跨过30条大河,包括世界上海拔最险峻汹涌的峡谷大江,走过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湿地,这片人迹罕至的湿地面积几乎与法国国土面积相等,官兵日行军50公里以上,共进行战役战斗600余次,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,从起初长征开始30万人,到长征结束只剩3万人,平均每走300米就有一个人牺牲。
八十年前的长征途中,红军将士与天斗,与地斗,与敌人斗,斩关夺隘,抢险飞渡。 “雪皑皑,野茫茫。高原寒,炊断粮。”成千上万的红军战士长眠雪山;千里沼泽、连鸟兽都不能出没的川西草地,吞噬了多少红军战士的生命。先辈们经历了战斗、饥饿、寒冷各种各种的生死考验,最后用穿着草鞋的双脚完成了艰苦卓绝的25000千里长征,25000千里啊,那意味着什么?那就是徒步用双脚丈量了大半个中国,如果我们每个人平均每天走8000步来计算的话,长征的路途需要我们日夜不停地走上7年才能走完。
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举世无双的壮举,它像一条永远铭刻在地球上的红飘带,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象征。“解放全中国,让人民过上好日子”是红军克服重重困难,浴血奋战的坚定信念,正因为这心中坚定 的信念,才有了“红军不怕远征难”的精神!正因为这心中永存的信念,红军才有了“万水千山只等闲,五岭逶迤腾细浪,乌蒙磅礴走泥丸”的英雄气概!
红军长征的历史事件,将会在中国历史永远存留,中国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:二万五千里长征。它那传奇式的牺牲精神和坚韧不拔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,激励着一个有13亿人口的中国,朝着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美好未来前进。
那一段波澜壮阔,刻骨铭心的历史,人民怎能忘记?那一首,先烈们用血肉之躯堆砌的诗,世人怎能忘记?那一种百折不饶、勇往之前的精神,我们怎敢忘记?
昨天先辈们用他们的足迹,为我们开路,今天我们接过先辈的旗帜继续前行,和平幸福的生活是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,作为新时代我们,我们应把长征的精神当作学习的动力,珍惜当下,学习长征精神,不怕苦、肯吃苦,好好学习,天天向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