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切实增强家庭反诈意识,构建“学校—家庭—社会”三位一体的反诈防线,我校决定开展“小手牵大手,家校同行,共同反诈”主题活动。通过孩子与家长的共同参与,让反诈知识融入家庭,形成“教育一个孩子,带动一个家庭”的良好效应。
一、活动主题
小手牵大手,家校同行,共同反诈
二、活动目的
1.通过学生与家长共同参与,增强家庭反诈意识,提升识别和防范诈骗的能力。
2.促进家校合作,形成“教育一个孩子,带动一个家庭”的反诈宣传效应。
3.结合学科素养,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意表达,锻炼高年级学生的文字写作能力。
三、活动时间
2025年4月15日—5月15日
启动阶段(4月15日—4月17日):发布方案,召开班会动员,家校沟通。
创作阶段(4月18日—5月7日):学生与家长合作完成作品。
提交阶段(5月8日—5月10日):各班收集作品,统一报送。
评审阶段(5月11日—5月13日):分组评选,确定奖项。
展示与总结阶段(5月15日):颁奖典礼、优秀作品展览/宣传。
四、参与对象
全校学生及家长,按年级分组:
低年级组(一二年级):手抄报、绘画作品(亲子合作完成)。
高年级组(三至五年级):主题作文(学生独立完成,家长可指导)。
五、作品要求
(一)低年级组(手抄报/绘画)
1.形式:手抄报或绘画(水彩、蜡笔、马克笔等均可),尺寸统一为A3纸。
2.内容:
围绕“反诈”主题,如常见诈骗类型(网络诈骗、电话诈骗、假冒熟人等)、防范技巧、家庭反诈小故事等。
需体现“小手牵大手”的亲子互动,例如画中包含孩子向家长讲解反诈知识的场景。
3.格式:手抄报需含标题、图文结合;绘画作品需标注班级、姓名、家长姓名(可附简短创作说明,不超过50字)。
(二)高年级组(作文)
1.体裁:记叙文、议论文或书信体(如“给家长的一封反诈信”),字数500—800字。
2.内容:
结合家庭真实案例或虚构故事,讲述如何通过家校合作识破诈骗、守护家庭财产安全;或分析诈骗的危害,提出对家长和社会的反诈建议。
3.格式:标题自拟,获奖作品需电子稿发送年级组长,正文宋体小四,A4纸打印(手写需字迹工整),注明班级、姓名、家长姓名及联系电话。
六、活动流程
1.启动宣传(4月15日):
班主任通过班会讲解活动意义、规则及时间节点,发放纸质通知;
学校公众号发布活动方案,家长群同步提醒,鼓励家长积极参与。
2.创作指导(4月18日—5月7日):
美术课(低年级)、语文课(高年级)教师提供主题指导,如手抄报排版、作文结构;
家长协助收集反诈资料(如新闻案例、反诈标语),与孩子共同讨论创作思路。
3.作品提交(5月8日—5月10日):
学生将作品交至班主任,由班主任汇总后统一报送至年级组、德育处(纸质版+电子版照片)。
4.评审规则:
低年级组:从主题契合度(40%)、创意与美观(40%)、亲子互动体现(20%)打分;
高年级组:从主题鲜明(30%)、内容充实(40%)、语言流畅(30%)打分。
评委组成:学校教师代表(6人)、家长志愿者(3人)。
5.奖项设置:
低年级组(手抄报/绘画):
一等奖:各年级10名,二等奖20名,三等奖30名,鼓励奖若干,颁发奖品。
高年级组(作文):
一等奖:各年级10名,二等奖20名,三等奖30名,鼓励奖若干,颁发奖品。
6.成果展示:
优秀作品在校园长廊展览,同步在公众号推送;举行颁奖典礼,邀请获奖学生、家长代表分享反诈心得;优秀作文推荐至镇级媒体或反诈宣传平台,扩大影响力。
七、注意事项
1.原创要求:作品须为原创,不得抄袭,如发现违规取消参赛资格。
2.家长参与:鼓励家长全程参与创作,但低年级绘画/手抄报需以学生动手为主,家长可协助材料准备和指导;高年级作文需学生独立完成,家长仅作思路引导。
3.按时提交:逾期未交视为弃权,各班班主任需严格把控时间节点。
4.安全提示:创作过程中如需收集案例,建议通过学校或警方提供的正规渠道获取信息,避免接触不良内容。
八、应急预案
1.若遇特殊情况(如学生病假),可申请延期提交,需家长提前向班主任说明。
2.电子版作品需清晰拍摄,确保评审时画面完整。
九、联系方式
德育处联系人:孙自斌老师
教导处联系人:王建老师
通过本次活动,希望以“教育+创作”的形式,让反诈知识深入家庭,筑牢校园与家庭的安全防线,真正实现“小手牵大手,反诈齐步走”!